周一,受内外利空因素叠加作用,沪胶大幅下挫。
国内方面,财新网报道,2015年12月,中国制造业继续在收缩区间徘徊,低迷走势未见好转。
1月4日公布的2015年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48.2,较11月回落0.4个百分点,连续十个月低于50的荣枯分界线。
这一走势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PMI有所不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比11月回升0.1个百分点。
从分项数据看,两者也存在差异。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中,产出指数、新订单指数均处于收缩区间,且收缩程度有所加大,新出口订单指数也结束此前连续数月的回升,再度跌入收缩区间。
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均有所反弹,且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处于扩张区间。
尽管存在差异,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和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均显示,制造业仍处于低谷,就业指数在收缩区间继续下滑,情况不容乐观。财新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何帆表示,经济继续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随着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全球市场动荡或进一步加剧,政府应重视短期外部风险,实施预调微调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避免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同时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尽早释放改革红利。
对制造业来讲,目前最大的难题是工业部门已陷入通缩,产能过剩亟需化解。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6年五大任务中,“去产能”被列为首位,并提出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并要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
从表述看,中央对去产能的决心坚定,但操作上可能采取渐进策略,更多倾向兼并重组。近期,武汉钢铁等企业传出裁员、减产等消息,去产能已经逐步展开。去产能的推进必然会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渐进策略也决定了制造业低迷短期难改。但只有去产能取得成效,制造业才能真正走出低迷。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市场的力量,还需要国企改革、厘清中央地方竞合关系等改革的推进。
国际方面,2015年的最后一天,美联储的抽水机——隔夜逆回购大显神威,创纪录地吸金4750亿美元。这是最新一个迹象表明,美联储“排出”金融系统多余流动性的主要工具正在起效。
负责公开市场操作的纽约联储表示,在上周四对109个交易对手方开展的逆回购中,美联储回笼了4745.9亿美元的资金,比2014年二季度末创下的前纪录高出1/3还多。
美联储于2015年12月16日如期宣布,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至0.25%-0.5%。同时,为了将市场利率“赶入”目标区间,美联储动用了一系列新的工具,其中就包括将隔夜逆回购利率(O/N RRP)提高20个基点至0.25%。
为促进市场利率平稳上升,纽约联储当时表示,已经准备好将规模达到2万亿美元的美债用做执行隔夜逆回购的抵押品,同时取消每天3000亿美元的操作上限。
由于银行和货币市场基金等主要市场参与者都可以参与隔夜逆回购,该利率成为了事实上的金融市场利率下限。为了在季末和年底的压力测试前改善资产负债表,银行通常倾向于参加隔夜逆回购。分析师和经济学家认为,隔夜逆回购利率是美联储调节联邦基金利率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
在美联储宣布加息之前,还担心其掌控目标利率的能力。这一担忧与加息后逆回购项目框架缺乏具体细节有关,还担心它无法吸收足够的储备金以确保联邦基金利率在目标下限之上运行,他解释称。现在,加息声明公布已经两周,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运行于25-50个基点的区间上,美联储似乎没有遇到任何困难。
受上述利空因素作用,沪胶大幅下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