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高产月,笔者调研了海南产区东线、西线种植园及民营橡胶加工厂,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天然橡胶种植园割胶及加工厂的加工、销售现状,为后期行情的研判获取第一手的数据和信息,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种植环节-儋州市某国营农场胶农
割胶最适宜气温是25-30摄氏度,10月份是海南产区天然橡胶高产月,月产量占比全年产量13.5%左右, 胶乳干含在30%左右。 4月份刚开割产量,产量占比全年总产量仅0.6%,但干含全年最高,达48%,5月份开始产量季节性回升。目前胶树涂2种农药(乙烯等),半个月一次轮换涂,刺激胶树增产,开割初期涂药浓度低。农药、化肥由农垦统一供给,但需胶农自费购买。下雨天不能割胶主要原因主要是防止胶水外流(自割胶线附近树皮水珠流走) ,胶乳沾到树皮不仅导致胶水浪费,同时会造成胶树死皮现象。
目前割胶频率为三天一刀,人均日割胶250株左右,胶农、农垦按6-4分成,目前高产月胶农一个月收入仅1000元出头,较11、12年7000、8000元/月收入缩水80%以上。退休年龄方面,女胶工:50岁,男胶工:60岁。胶农自身不留库存,新鲜胶乳和杯胶、胶线胶要及时送至农垦收购点,有检查的保安负责监督。胶水收购价方面农垦补助力度大幅缩水,以往补助后能保证胶价按12元/公斤收,当前农垦效益差,补助力度下降至0.4 元/公斤,当前胶水收购价补助后仅9.8元/公斤。
农垦职工福利大幅改革,胶农养老保险开始由自己缴纳,同时生活成本提高。对后市胶价无看法,价格好差胶工都会继续割胶,完成计划任务量后,多产胶才能有更多收入,生产不足计划量的话要补齐欠款。
二、加工环节
1、儋州市某中型民营乳胶厂
生产经营现状:该厂有20台离心机,乳胶设计加工产能在1万吨,今年4-6月份安全事故延迟开工两个月,6-8月份高温天气用电高峰期,电厂间歇性供电,严重影响生产,经常每天仅在凌晨0点至早8点供电生产,年初至今乳胶总加工量4000吨不到。雨天生产线停工(无胶水供应),工人实行三班倒,工资在2500元/月左右,停工期间发生活补助300元/月。今年以来加工利润较14年进一步压缩,保本运营已属不易,目前尽量维持工厂正常经营及工人的稳定,原料跌得越快,货越不好卖,目前厂家策略是不备库存。
环保配套设备600-700万元,每年运营成本达30万元偏上,但我们去车间加工现场考察时强烈的刺激气味还是难以忍受,工厂出于成本控制考量,环保设施实际运营情况可能有缩水。政府有贴息贷款政策,但当地政府一直未返还。
对后市看法方面,需求太差,熊市还会持续几年。
2、临高市某大型民营胶厂
生产经营现状:目前该厂以乳胶加工为主,乳胶设计产能在2万吨以上,当前月产量在1500吨/月左右,利润在100-200元/吨。该厂有一条标胶生产线(10#、20#标胶),干胶加工亏损,月加工量仅200-300吨。同时该厂有3000吨乳胶储罐,可用于存放库存及16年2月、3月合约货。
该厂年开工时间为260天附近,2015年计划开工至元旦后。今年海南省夏季限电对该厂生产基本无影响,该厂厂长表示随着未来海南核电的逐步投产,海南省电力供应将有所改善。工人薪资实行计件制,一般员工在 2500元/月左右,较高在3500-3600元/月,为留住工人停产期间每人有500元/月的补助,无五险一金,厂方购买了2万/年的全厂安全险。环保配套设施近1000万元,年运营成本在30-40万元。
对后市看法方面,不看好停割期前冬储备货利好刺激,首先加工厂及下游乳胶消费企业出于资金考虑不会大幅备货,同时一般企业乳胶储罐储能十分有限;其次备货风险大,企业对后市不看好,按需购买为主。
3、万宁市某干胶厂
生产经营现状:为海南中化代加工TSR9710(一种轮胎用标准胶),加工好后运送至中化儋州加工厂进行二次加工, 今年该厂的合约加工量为7000吨(14年合约量为5000吨),目前已经加工4000吨左右,计划开工至2016年1月份。目前加工仅能保本,厂内库存200吨左右。该厂在14年前有独立生产、销售,但由于效益差逐步转投代加工模式,目前该厂生产运营为自有资金,无银行贷款。
万宁地区以往有4家橡胶加工厂,今年仅该厂还在生产,其余3家已关停。据该厂生产主管了解得知,海南中化在儋州有3家加工厂,目前也仅一家还在开工。
三、与同行若干橡胶现货商、投资机构交流
琼海地区某加工厂老板反映,只要胶农割胶,多少量的胶水都收,希望胶价不要太低胶农大面积弃割,侧面反映出琼海(非海南主产区)当地胶水供应紧张,同时该现货商有较重的抄底情节。
某农垦投资业务总监,不看好四季度国储收储,国储库目前老全乳库存在30万吨以上,虽然国储仓库仓储条件良好,但部分老胶胶包已风化,品质下降。国储局连年收储并未得利,反而将沪胶交割标国营全乳胶变成期货专用胶,目前的收储意义对市场中长期影响弊大于利,相比收储,轮储更有可能,但反观国储抛储一事,价格必定大幅低于市场价,一方面是由于购胶企业自国储库提货成本高,另一方面是提货周期长。他认为目前低胶价带来的供给收缩远不及需求减量,供需失衡情况依旧严重,目前产业链核心还在于需求萎靡,宏观经济不佳,房地产、基建、物流及矿山开工等方面难言乐观。对于天胶极限价格判断方面,东南亚极限成本仍未到,因为他们除人工成本优势外,割胶效率更高,每日割胶结束后至收胶期间可去做其它副业,这在国内产区不可行,国内胶农自己割胶后若不及时收胶,他人会帮忙“代劳” ,因此目前胶价带来的高成本挤出力度仍不够,目前来看今年海南整体产量缩减在10%以内。
四、总结
种植环节:两大农垦苦苦支撑,民营胶园弃割面积加大,供应来看国内原料难以抵御外盘低胶价冲击。
加工环节:保本经营已属不易,行业洗牌并未以“大吞小”展现,更多是中小型企业倒闭潮,海南天胶产量今年减产已成定局,预估10%以内。
低价严重打击胶农割胶积极性,但供求关系并未发生改变并会在四季度进一步恶化,加工厂在上下游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全球高成本产区产量持续压缩,割胶工趋势性减少,也为未来黎明到来埋下伏笔,但行业寒冬路漫漫,未来全球天胶供需剪刀差究竟以种植环节大幅压缩,还是需求端转暖呈现,我们拭目以待。(作者:刘健)